石門湖位于冠豸山東南,并與冠豸山景區(qū)緊相毗鄰,舊稱"石門巖",為連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門宿云"所在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連城城郊嚴(yán)重缺水,明知石門巖清水常流但無法引用。民間曾經(jīng)流傳著一首民謠:"石門巖,拱橋背,大小蚊龍有一對,要是有人鎖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龍山是石門巖的主體山,鎖住蚊龍為的是治水,周邊群眾深受干旱之苦。解決農(nóng)田灌溉和群眾生活用水成為強烈的呼聲。1970年9月3日,連城縣成立石門巖水庫工程指揮部,9月15日正式動工,于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務(wù)。
石門巖水庫上游流域面積4.4平方公里,主河道長3公里。正常儲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積23.?29公頃,工程總指揮為當(dāng)時縣委第一書記李振經(jīng)。
大壩鎖蚊龍,石門蓄翠珠。石門巖終于變成一個山水相連、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隨山婉蜒,港叉交錯;山依水臨淵,深谷縱橫;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游魚起舞,白萍紅首相邀;水中孤渚,勝似蓬萊,真有"水似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那種令人向往的佳境。游人蕩舟其間,聽兩岸鶯聲百轉(zhuǎn),看一群野鴨閑游,撫水底青山,追云邊曉日,悠哉游哉,其間況味,實在難以形諸筆墨。有時谷口葦叢如屏,似已終局,然而漫操小艇,輕撥"圍屏",卻又豁然得一新境界。游人巧借詩文贊嘆:"山重水復(fù)疑無路,輕撥綠屏另有天。"
景區(qū)票價:
冠豸山東南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