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位于儀隴縣城西25公里的觀音場西南約3公里處,在二郎山麓。
??? 過了二郎石,順著一段平坦的山路走去,前面不遠處便是二郎廟。二郎廟外邊有一道較長的崖壁,斧劈劍削,光平筆直。從明朝末年開始,有人在崖壁上開鑿山洞,躲避戰(zhàn)亂。一直到民國初年,陸續(xù)前來鑿洞者不下數(shù)百人。這道崖壁先后共開鑿石洞九孔,宛若九間石室,總長度達43.5米。崖洞分上下兩層,上層有八洞,下層僅一洞,下層崖洞較狹窄,長7米,高1.6米,深3至4米,是通向上層洞門的必經(jīng)關(guān)隘,此巖洞內(nèi)有題刻二幅,其一是:“崇禎九年(公元1634年)五月十九日,因流賊匝亂,于老君山開洞藏避......”等語,鑿洞者署名為“千總鮮于貞”。此洞開鑿迄今已有365年歷史。從《歷代職官表》一書考證,按照明代的史制,“千總”是京師駐守部隊三大兵營的領(lǐng)官之一,可見鮮于貞系明崇禎年間在京城任職的武官。因故到川北保寧府,后隨戰(zhàn)亂逃匿于閬儀邊境,鑿洞安身,以茍全他全家的性命??俊俺绲澠吣觐}刻”的左邊,其另一處題刻的內(nèi)容是:“清末漢興,寇亂四起,蒲周二姓創(chuàng)建新洞,上下二堂,永為有名,子孫避亂之所?!蹦┪部獭爸腥A民國元年全月二十四日立”的款識。這方題記又清楚地告訴人們,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始建,新政權(quán)正處在動蕩不安的時候,清朝殘余勢力的地方反動武裝,極力反對民主革命,趁機勾結(jié)作亂,弄得民不聊生,迫使巨姓大族,上山開鑿崖洞,暫避亂世。
??? 越過下層狹長形崖洞,向右走去,不到10多米,就是上層崖洞的入口,用手攀著崖壁,貼緊身體,平著氣,用力向上一縱,便躍入洞內(nèi)。定晴細(xì)看,這一排長長的崖洞,連續(xù)八孔,一個緊挨一個,總長40米有余。洞門外壁以石條壘砌成了長35米,高2.5米,堅固牢實的厚墻,墻中間每隔4米—5米即設(shè)有一個40厘米的方孔,便于用土炮向外射擊,打擊來犯之?dāng)?,這是鑿洞者精心安排的防御工事。石墻與洞室之間,是一條2米寬,30米長的巷道,巷道里邊則是八孔崖洞的石屋,每室均有專門的用場,從左至右依次是:“第一室為水井屋;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室為臥室;第四室為糧食、金銀、衣物儲藏室,此屋有暗窯、龕臺,可貯存貴重物品和供奉先祖靈位,面闊4.5米,高2.5米。洞門外右左壁有橫長1.93米、高0.66米的扁方框一塊,上面的題刻是:”大清同治二年歲次癸亥仲春月族眾培修,閬邑術(shù)生王炳,“下面還有2000多名王姓族人名字。這足以說明晚清時以王姓為主的一次大規(guī)模鑿洞活動曾在此興起,奠定了二郎山上崖洞辟磅礴氣勢的基礎(chǔ)。再看末端第七、第八兩孔崖洞,一為廚房,尚存灶坑殘跡,一為廁所,留有簡陋的烘便坑。整排崖洞群,從飲依起居到安全防御,可以說是做到了設(shè)施完備,應(yīng)有盡有,長期潛居洞中,管叫人平安無恙。這種封建社會的避亂崖洞,實屬罕見,它是研究明清時期川北地方史的實物佐證。
??? 二郎山位于儀隴縣城西25公里的觀音場西南約3公里處,在二郎山麓。
??? 過了二郎石,順著一段平坦的山路走去,前面不遠處便是二郎廟。二郎廟外邊有一道較長的崖壁,斧劈劍削,光平筆直。從明朝末年開始,即有人在崖壁上開鑿山洞,躲避戰(zhàn)亂。一直到民國初年,陸續(xù)前來鑿洞者不下數(shù)百人。這道崖壁先后共開鑿石洞九孔,宛若九間石室,總長度達43.5米。崖洞分上下兩層,上層有八洞,下層僅一洞,下層崖洞較狹窄,長7米,高1.6米,深3至4米,是通向上層洞門的必經(jīng)關(guān)隘,此巖洞內(nèi)有題刻二幅,其一是:“崇禎九年(公元1634年)五月十九日,因流賊匝亂,于老君山開洞藏避......”等語,鑿洞者署名為“千總鮮于貞”。此洞開鑿迄今已有365年歷史。從《歷代職官表》一書考證,按照明代的史制,“千總”是京師駐守部隊三大兵營的領(lǐng)官之一,可見鮮于貞系明崇禎年間在京城任職的武官。因故到川北保寧府,后隨戰(zhàn)亂逃匿于閬儀邊境,鑿洞安身,以茍全他全家的性命。靠“崇禎七年題刻”的左邊,其另一處題刻的內(nèi)容是:“清末漢興,寇亂四起,蒲周二姓創(chuàng)建新洞,上下二堂,永為有名,子孫避亂之所?!蹦┪部獭爸腥A民國元年全月二十四日立”的款識。這方題記又清楚地告訴人們,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始建,新政權(quán)正處在動蕩不安的時候,清朝殘余勢力的地方反動武裝,極力反對民主革命,趁機勾結(jié)作亂,弄得民不聊生,迫使巨姓大族,上山開鑿崖洞,暫避亂世。
??? 越過下層狹長形崖洞,向右走去,不到10多米,就是上層崖洞的入口,用手攀著崖壁,貼緊身體,平著氣,用力向上一縱,便躍入洞內(nèi)。定晴細(xì)看,這一排長長的崖洞,連續(xù)八孔,一個緊挨一個,總長40米有余。洞門外壁以石條壘砌成了長35米,高2.5米,堅固牢實的厚墻,墻中間每隔4米—5米即設(shè)有一個40厘米的方孔,便于用土炮向外射擊,打擊來犯之?dāng)?,這是鑿洞者精心安排的防御工事。石墻與洞室之間,是一條2米寬,30米長的巷道,巷道里邊則是八孔崖洞的石屋,每室均有專門的用場,從左至右依次是:“第一室為水井屋;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室為臥室;第四室為糧食、金銀、衣物儲藏室,此屋有暗窯、龕臺,可貯存貴重物品和供奉先祖靈位,面闊4.5米,高2.5米。洞門外右左壁有橫長1.93米、高0.66米的扁方框一塊,上面的題刻是:”大清同治二年歲次癸亥仲春月族眾培修,閬邑術(shù)生王炳,“下面還有2000多名王姓族人名字。這足以說明晚清時以王姓為主的一次大規(guī)模鑿洞活動曾在此興起,奠定了二郎山上崖洞辟磅礴氣勢的基礎(chǔ)。再看末端第七、第八兩孔崖洞,一為廚房,尚存灶坑殘跡,一為廁所,留有簡陋的烘便坑。整排崖洞群,從飲依起居到安全防御,可以說是做到了設(shè)施完備,應(yīng)有盡有,長期潛居洞中,管叫人平安無恙。這種封建社會的避亂崖洞,實屬罕見,它是研究明清時期川北地方史的實物佐證。
景區(qū)票價:
不詳
四川省儀隴縣城西25公里的觀音場西南約3公里處。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