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狐突廟,亦稱狐神廟、利侯廟、狐大夫祠,位于清徐縣城西南4.5公里處馬鞍山下的西馬峪村,始建于北宋宣和5年(1123年),明、清兩代屢有修葺,距今有近900年歷史。
狐突廟是后人為了紀(jì)念狐突大夫輔佐重耳即位所作的重大貢獻和剛正不阿的高貴品德而修建的。狐突,字伯行,古晉陽西境人(今屬交城),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是晉獻公的岳父。狐突為重耳執(zhí)政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狐突廟坐北朝南,寬25米,深75米,占地1875平方米,系重院建筑,分前、中、后3個院。前院現(xiàn)存獻殿,面闊7間,進深4間,硬山頂琉璃剪邊,殿內(nèi)橫軸施通柱6根。山墻繪有布雨圖、回宮圖60平方米,有清代、民國石碑8通。中院有古槐1株,周長約5米,高10多米,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依舊枝繁葉茂,蒼勁挺拔。后院正殿3間,殿前懸掛“三晉名臣”匾額1幅,殿內(nèi)裝修精致,上塑狐突夫婦坐像各1尊,兩旁各塑官吏、武士、侍女像10余尊,均具元代特征。偏殿為黑白龍王夫婦像。中間各有石柱碑廊3間,存有元代石碑2通,明、清石碑16通。在光緒《清源鄉(xiāng)志》中有關(guān)于狐突碑的記載:“狐突碑,在馬峪狐神廟內(nèi)。碑石光亮如鏡,可見毫發(fā),俗名‘透靈碑’?!?/p>
歷史上以狐突教子“忠誠不事二主”而死,深得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且被神化,稱為“狐神”。在民間對狐突也極為崇拜,故立廟以祀之。光緒《清源鄉(xiāng)志》記載:“狐突墓,在馬鞍山下。宋宣和五年封利應(yīng)侯,鄉(xiāng)人建廟以祀之。座下有泉,遇旱禱雨輒應(yīng)?!睋?jù)萬歷、康熙的《徐溝縣志》記載:“狐突曾在本縣居住,故有禿尾渠之號?!薄岸d尾渠從劉村取水,灌溉北門外田地?!编l(xiāng)人將灌溉渠稱禿尾渠,寄托了人們對狐突的敬意和良好的愿望。民間盛傳,在清源米陽都(今西谷鄉(xiāng)一代),每遇天旱,人們都要懷著虔誠之心去狐突廟、狐爺山祈雨。祈雨者隊伍較為龐大,先上狐突廟祭典,祭典完畢,大部分人返回,只留下一些身強體壯者上狐爺山完成所有的祈雨儀式。據(jù)傳說,上狐突廟、狐爺山祈雨非常靈驗,每次祭典時,總有一只蝴蝶飛來落在狐突廟供桌上的盤子里,祭典完后蝴蝶就飛去。蝴蝶是狐突的化身,有求必應(yīng)。每次下雨后,鄉(xiāng)人還要上狐突廟、狐爺山謝神(亦稱謝雨),謝神時人們?nèi)w出動,儀式隆重,有鑼鼓、社火等,并且站在謝神隊伍中間的一人,胳膊上用鐵鉤掛滿了布條,兩胳膊伸直,一直走上狐突廟、狐突山,鄉(xiāng)人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對狐神的恭敬之情、虔誠之意。
景區(qū)票價:
太原市清徐縣西南4.5公里處馬鞍山下的西馬峪村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