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河南省譽為“中州名鎮(zhèn)”的上蔡縣楊集鎮(zhèn)是大江南北久負盛名的“毛筆之鄉(xiāng)”。楊集毛筆飲譽全國,走向海外。
楊集毛筆種類繁多,用料考究,質地精良。筆分大楷、中楷、小楷、寸楷四大類,80多個系列。筆鋒用料分羊毫、狼毫、鼠須、貂毛、香貍毛、細光風羊、白尖羊毛、馬毛等。以羊毫和黃鼠狼尾毫混合為上乘佳品,制出的筆圓潤、飽滿,堅挺且有彈力,鋒尖而又柔穎,修削整齊,書寫流暢等特點。具有不掉頭,不脫毛,不發(fā)叉,楷、行、草、隸書寫,繪畫之功能。在制作過程中,楊集人采用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從整理原材料到完成制作,要經(jīng)過浸、落、梳、拔、拌、連、索毫、配鋒等近百道工序,僅選料就需20余道。
為了提高毛筆制品的新檔次,楊集人運用現(xiàn)代化的操作工具,采取傳統(tǒng)工藝與同現(xiàn)代化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筆桿的牛角、玉米采用機床車磨等工藝,并將竹桿、塑料、牛角和有機透明琉璃進行了新的組合。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
楊集毛筆,歷史悠久,淵遠流長。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用麻皮操作細絲,捆挪一起,據(jù)說,這就是我們最原始的“筆”的雛形。后來,老樵夫的子子孫孫都做起了制筆的生意,并逐漸改麻為羊、馬、鹿、黃鼠等畜、獸毛,改木棍為竹子,于是就有了毛與竹的“筆”;改蘸有色植物的漿汗以研磨黑蘸色的土或石,于是就有了黑與土的“墨”;有了筆蘸墨的筆,就不必再用刀鋒與錐尖在石頭、甲骨、竹片、木片上刻刻畫畫。在絹帛上書字及其后代紙的發(fā)明,用毛筆書寫和繪畫,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飛躍。
景區(qū)票價:
免費
蔡縣楊集鎮(zhèn)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