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名相孫叔敖(公元前約630-公元前593年),蒍氏,名敖,字孫叔,別字艾獵。生于楚郢都紀(jì)南城北,海子湖畔白土里。他出身貧寒,但勤學(xué)苦讀,逆境成材。年少時曾有勇殺雙頭蛇,舍己為人之舉,其品德備受族人贊許。成年后,曾在期思(今河南淮濱東南)雩婁(今河南商城東)大興水利工程。其中期思陂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渠灌水利工程。
楚莊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起,他三任楚令尹(宰相)期間,輔佐楚莊王,革新政治,興辦教育,整頓治安,懲治污吏,發(fā)展經(jīng)濟,興修水利,勸民農(nóng)桑漁獵,加強軍事,使楚國日益強盛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孫叔敖由于行政、治軍有功,多次受楚莊王封賞,他堅持不受。為官多年,家中沒有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司馬遷在《史記》中曾專為歷代循吏做《循吏傳》,他稱孫叔敖為“循吏”(清官)第一。去世后,一說歸葬江陵白土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荊宜施道觀察使來謙鳴,親臨江陵、沙市勘察核定是葬于中山公園現(xiàn)址。并在此建亭立碑,曾親題“楚令尹孫叔敖之墓”。
景區(qū)票價:
2元門票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中山公園內(nèi)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