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海市港尾鎮(zhèn)東南10余公里處,有座聳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巍然雄踞在煙波浩淼的東南海疆,這就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古老名山--南太武山。
南太武山與金門的北太武是“姐妹山”,海拔560米。東北瀕臨大海,與廈門、金門鼎立相望 。周圍21個島嶼點綴在萬頃碧波之中。西北緊靠平原,一水清流,列峰秀出,綠野無垠,村舍錯落。登高俯覽,宛如一幅濃墨潑灑的美麗畫卷。??
崖刻??
?
《廈門志》卷二載:“太武山,一名太姥山,圖經(jīng)上太武夫人壇前記謂:閩中未有生人時,夫人拓土以居,因以名”。山上景色幽雅,古跡薈萃,有延壽塔、棲山樓、安樂窩、錦亭峰、石鐘樓、瀾谷橋、浴仙盆、云根洞、九霄巖、石眼泉、煙霞石、彌陀石、香爐石、涅盤石、馬蹄石、百丈泉、獅子跡、仙人跡、棋盤石、仙灶、石門、石屏、龍?zhí)?、象徑?4景。山上曾建有古剎,因年久失修,現(xiàn)僅存石墻。??
?
飛來石??
在山腰“云根洞”旁的崖刻中,有一組引人注目的題詠,是明萬歷壬寅(1602年)仲春三位愛國將領同游南太武山時所題。為首的是福建南路參將施德政寫的《同連江陳一齋宣城沈士弘登太武山》的七律:“立馬閩山第一峰,海山無際豁心胸。身凌霄漢星堪摘,界限華夷戶可封。躡蹬喜尋仙子跡,登臺羞問宋王蹤。千年光景百爵酒,興盡歸來月滿瞳?!弊筮厧r壁上有同游的游擊將軍陳一齋題的:“臨風清瀟共徜徉,東望滄溟思渺茫。古塔嵯峨云不散,故宮寂寞夜偏長。巖頭荒草埋仙跡,春盡飛花滿佛床。偶爾開尊問衛(wèi)霍,佇看雄劍掛扶桑?!迸c陳一齋題刻并排的是浯嶼水寨把總沈有容題的“攜尊登眺興偏濃,景物清怡日色溶。波浪千層翻地軸,風云八陣結(jié)天沖。塔邊殘壘空芳草,泉上懸崖有老松。把劍專從飛將后,壯心直欲掃妖兇。”這組石刻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三位愛國將領立馬太武,縱覽山海風光抒發(fā)的誓保祖國海疆橫掃夷寇的雄偉氣概,是較有意義的文物資料之一。???
?
仙人跡??
?
從南太武南麓沿石徑而上,到達海拔三百多米的山巒,可見一塊光潔平凈的大石板,上面凹入三口大小不同,形似浴盆的石窟,大的直徑兩米多,深約30厘米,盆中池水清澈晶瑩。石盆旁刻有“浴仙盆”三字。傳為八仙云游時沐浴之處,距“浴仙盆”百余步,就是“石眼泉”。在一塊兀立的巨石中間,有一直徑八厘米的泉眼,四周雖無泉源,卻有一條直瀉而下的流水痕跡。
?
太武名山??
“石眼泉”旁的巖下,峰巒之中有一道峽谷。奇石嶙峋,有兩塊兀立而起的黛黑石,酷似一個和尚背著一個尼姑,俗稱“彌陀石”。沿彌陀石東上,途經(jīng)棋盤石、日月石、象徑、石屏。遠遠就能看到山中的福興寺,從前曾有僧侶在此修道。寺原有先后兩進,供奉三寶佛。從福興寺經(jīng)“煙霞石”,便到山巔,這里云霧繚繞,空氣清新,“太武名山”四個大字,隱現(xiàn)于云霧之中。頂峰曾有一座四方形七級石塔,名“延壽塔”,又號“文筆”,是南宋淳熙間所建。內(nèi)可坐十數(shù)人,海中歸舶,望以為標?!逗3慰h志》載:“陟其巔,近則睹一邑之風景,遠則瞻漳、泉之巨嶂,斯閩南之大觀也。相傳宋少帝昺南奔駐蹕于此。”現(xiàn)尚存南宋紹定壬辰年(1232年)刻的“普明延壽之塔”石匾和塔基遺址,周圍石刻則比比皆是。
距延壽塔偏西的大石上,鑲印一個似人踵趾,長約90厘米的“仙人跡”,據(jù)傳是當年菩薩造化南太武山后留下的足跡。仙人跡之北有一礁石。表面層疊著海蠣貝殼,稱“飛來石”,上刻“眼底東京”四個字。據(jù)傳說,在飛來石上朝東遠眺,東京風光,盡收眼底。詩云:“此石不知從何來,雄奇突兀自成材,亭亭玉立云霞外,疑是嚴陵一釣臺?!?/p>
山巔之北是“百丈泉”,一塊巨石從山巔直插海底,石上鐫有“萬丈丹梯”四個大字。詩云,“聞說丹梯有萬尋,幽崖迢遍旦出陰,誰能從此凌云上,直入蟾宮抱月吟?!?/p>
南太武山,古時曾是軍事要地,據(jù)《海澄縣志》載:“巔有石城,稱建德城?!睋?jù)傳,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派路博德將軍率領漢兵數(shù)萬,攻入南武,南越王趙建德率數(shù)百人與丞相呂嘉夜由海道逃至南太武山,筑建德城屯兵,長期扼守。
從山巔向西北下行,便到疊巖深處的“安樂窩”,這里怪石盤松,別具幽靜深沉的風韻。“洞深一丈余,廣五丈余,高近一丈”,一塊約50平方米的巨石板,覆蓋洞頂。相傳歷代戰(zhàn)亂,村民至此避亂,皆獲安全,洞口鐫有“天然安樂窩”五個大字,洞中空氣清幽,洞外翠竹蒼郁,置身其中,如歷仙境。
南太武山又是一座天然中草藥庫,生長著近百種野生草藥,其中名貴的“太武香菇”馳名海內(nèi)外。相傳宋祥興元年(1278年),趙昺被元兵從泉州追到廈門港后,拋舟上南太武避難,因在途中中暑,侍從采來幾樅太武香菇,熬成藥湯,少帝服后,頓覺精神清爽,遂解暑疾,便令人將余下的香菇節(jié),植在石壁邊。從此,太武香菇就多生長在石壁縫中,莖梗也比較短。
解放后,人們在山間修建水庫,造林種果,開辟茶場,使古老的名山,風光更加綺麗,登山縱覽,真可令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景區(qū)票價:
在龍海市港尾鎮(zhèn)東南10余公里處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