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叭遺址位于舞鶴臺地上,鄉(xiāng)傳古阿美族酋長居住之遺址,兩石柱高約兩丈馀,巍然聳立,頗有氣勢,是臺灣唯一的史前巨石文明的遺跡。
歷史背景
臺灣東部地區(qū)考古遺址中,屬于新石器時代的兩個最主要的文化相是卑南文化和麒麟文化。其中掃叭遺址即屬卑南文化的一支。
卑南文化主要分布于花東縱谷、海岸山脈南段東麓、臺東平原,以及大武山東麓河階和面海的坡地、階地。卑南文化的典型遺物為板巖石柱、板巖石板棺、石槽等;其他的包括精美玉、飾夾砂素面紅陶、石刀、鐮刀、網(wǎng)墜等。
掃叭遺址所在的舞鶴臺地是花東縱谷線上十分突出的一個河階臺地,由秀姑巒溪和紅葉溪所圍繞切割而成。由于掃叭遺址上的兩支石柱是目前臺灣史前遺址中最高大的立柱,因此有許多傳說故事,為人文歷史之旅增添許多想像的空間。
但時日漸久,寺院建筑殘破不堪,無法咦鰨緮M拆除重建,因土地所有權(quán)屬于花蓮縣政府,無法拆除。兩難之下,民國七十二年,釋性良在中興路另外購地自建「懿泉寺」重續(xù)香火,唯恐原慶修院文物散失,乃將部分菩薩石像及諸天圣佛水泥像也奉往懿泉寺加以保存?!?br />
文物現(xiàn)況
掃叭石柱:因位于舞鶴臺地,又稱「舞鶴石柱」兩支石柱中略高一支高約六.七公尺,寬約一.八公尺,厚○.五公尺,穩(wěn)固矗立,長軸方向約為東西向;另一較短石柱原傾倒於地,民國卅一年由瑞穗鄉(xiāng)公所動工扶起豎立。有「千年石柱」之稱。
遺址概況
在遺址附近地表可輕易發(fā)現(xiàn)單石,尤其帶肩陽石隨處可見,石器和陶片亦俯拾即是。由於掃叭石柱公園附近皆為茶園菜圃,農(nóng)家將大量頁巖單石用為堆積駁坎的基石。
傳說故事
關(guān)于掃叭石柱的來源,有多則神話傳說。
傳說禁忌
目前,族人們把掃叭石柱當(dāng)做神圣的地方,不容侵犯,一草一木一石都不可擅動,路過時會停下來倒一杯酒在地上,表示祭拜祖先祖靈。而習(xí)俗中他們也不單獨(dú)前往,大都是幾個人約好一起去,祭杯酒,表達(dá)晚輩的心意。(鶴岡村黃光讓頭目口述)
掃叭石柱在老一輩阿美族人心中不僅是神圣之地,也是神秘之地。根據(jù)鶴岡村幾位阿美族老人口述表示,明治初年時,日本考古學(xué)者要把石柱呋厝氈臼詹?,葰志人?jīng)老一輩族人指點(diǎn),也要求所雇請來搬叩淖迦艘磯歌,奇怪的是,明明在搬咔安啪毘^,等到大伙兒動手搬移時,竟然就有許多人忘了歌詞,於是那支石柱 只移動了不到五十公尺就一動也不動的躺在原地,日本學(xué)者只好放棄把石柱呋厝氈鏡哪銠^。據(jù)說那支石柱就是較短的那支。
景區(qū)票價:
免費(fèi)
臺灣花蓮縣舞鶴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