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義舊址在桂平市金田鎮(zhèn)。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馮云山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qū)建立拜上帝會基地,領導漢族、壯族和瑤族人民對封建勢力作斗爭。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51年衛(wèi)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舉行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當時,在金田韋昌輝家設拜上帝會機關,在韋家橫屋開爐打鐵,秘密制造武器。 韋昌輝遺址 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建筑。有上下兩座,左右?guī)俊M屋、門樓和屋前月池等,占地面積330平方米。金日起義前在韋家橫屋開12座打鐵爐打造武器,秘密藏于犀牛潭。在月池養(yǎng)鵝,借鵝群"嘰嘎"叫聲掩蓋打武器的叮當聲,混人視聽。金日起義太平軍北上后,全村200余間房子,盡遭清軍火燒。1974年對故居遺址進行清理,出土一批鐵渣、木炭和爐底燒土、遺物,對故居遺址作了保護。1987年,故居按原貌修復。 韋昌輝(1826一1856),金田村人。1848年馮云山介紹參加拜上帝會。不惜家產,共扶真主。金田起義全家從征,1851年3月授任右軍主將,12月封北王。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對東王楊秀清心懷不滿,1856年利用洪楊矛盾,殺害楊秀清及其部眾家屬2萬余人。同年11月被天王處決。在故居旁有昌輝祠。1936年當地鄉(xiāng)紳村民創(chuàng)建,廟宇式平房,內塑昌輝像。門聯(lián):"金田起義傾清室,天國告成列北王。"1980年為紀念太平天國金田起義130周年(1981年1月11日),重新修建。 起義軍在犀牛嶺營盤設起義指揮部。營盤是一個長方形土城,中央筑高臺,臺前有一塊大石,叫旗桿石,洪秀全在此領導太平軍升旗誓師起義。營盤出口挖壕溝暗道,東通金田村,北通犀牛潭。營盤前方有縱橫二三里的平坡,是太平軍的練兵場。營盤北面山腳犀牛潭,傳說起義前造的武器就藏在潭水中。村南4公里的新圩三界廟,是太平軍作戰(zhàn)指揮所,還有金田莫村傅家寨太平軍總指揮部遺址、紫荊山口古林社馮云山活動舊址和大沖教館遺址、風門拗太平軍莊戰(zhàn)清兵遺址等。1974年在犀牛嶺修建休息室。1980年建陳列室,舉辦金田起義文物陳列。1990年立洪秀全像一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界廟 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建筑。前后兩座,前為門廳,后座大殿,面闊3間,臺梁式梁架,硬山頂,琉璃剪邊。脊飾人物故事陶彩塑,兩側高大冠狀封火山墻。建筑面積252平方米。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后,太平軍東出江口圩,西進武宣,北挺象州。7月初回師金田,大營駐于新圩莫村傅家坡,三界廟成為太平軍作戰(zhàn)重要指揮所。洪秀全坐鎮(zhèn)三界廟,指揮了新圩突圍之戰(zhàn),太平軍勝利向平南進軍,北上蒙山。廟內門廳內墻嵌有清康熙至道光年間(1662-1850)的碑刻23方,是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實物資料。 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革命,于公元1851年1月11日在桂平金田村爆發(fā),現(xiàn)金田村中韋昌輝故居遺址和村邊犀牛嶺上的古營盤,以及附近的新圩三界廟、風門坳等都是當年太平天國革命的重要活動場所,太平天國革命的策源地,吸引著人們前來參觀游覽和進行學術研究,著名史學家羅爾綱、胡繩等都曾到此進行過學術考察。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位于桂平城區(qū)以北27公里的金田鎮(zhèn)金田村西側的犀牛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犀牛嶺長約700米,寬約350米,高約50米,面積約370畝。嶺上勁松參天,綠草茵茵,野花遍地,鶯鳥啼鳴,一派如詩如畫的秀麗風光。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的有效保護、管理和開發(fā)。2002年5月、12月《廣西桂平市金田起義地址保護規(guī)劃》和《廣西桂平市金田起義地址方案》已通過有關部門評審,獲首期旅游國債1100萬元,“遺址”的總體建設正在進行中,金田起義遺址將建成自治區(qū)旅游精品項目。這里保存有當年太平軍起義活動遺址古營盤、拜旗石、練兵場、三界廟、風門坳等,建有天王洪秀全塑像、金田起義歷史陳列館、天國寨,可供游人欣賞,下面逐一介紹。 古營盤 在犀牛嶺北端,是太平天國軍民誓師起義之地。犀牛嶺前臨金田平原,背靠肅穆群山,與紫荊山南部要隘風門坳互成犄角之勢,形勢極為險要。相傳,營盤原是明代大藤峽瑤民起義軍所建,太平軍重新構筑,加高加固,營盤長35米,寬X米,四周圍是高3米、底寬2米的土城墻。土墻外,西北面腳下有犀牛潭,東邊是高約50米的陡坡,南面是營盤的出人口,出入口外兩旁有壕塹,壕塹之外各筑一道高3米、厚2米的泥墻,右邊壕塹,一直延伸至嶺腳的犀牛潭邊。 拜旗石 在營盤中間,原來有個圓形的土臺子,旁邊有塊高出地面約一米的大石,叫拜旗石。傳說公元1851年1月11日那天,太平天國幾位領導人登上土臺,洪秀全高聲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一面杏黃旗隨即在拜旗石旁冉冉升起。 練兵場 在古營盤的正前方,有個方圓二里的大平坡,是金田起義前太平軍的練兵場。傳說當時指揮練兵的是楊秀清和石達開,他們對士兵要求十分嚴格,練習跑步要跑得象馬一樣快,說是這樣才能迅速追上并殲滅敵人,經過勤學苦練,太平軍戰(zhàn)士大都練就一雙飛毛腳。有個叫覃七的戰(zhàn)士,健步如飛,常常跑在馬的前頭。人們叫他“馬頭七”。另外一個戰(zhàn)士叫陳二,他雙手擎著又長又寬的大黃旗,仍能快步如飛,始終走在隊伍的前頭,大家叫他“大旗二”。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嚴格操練,太平軍大多練就一身殺敵本領,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因此起義后能接連打勝仗。 天王洪秀全塑象 練兵場上現(xiàn)屹立著一座高9.6米、重達10余噸的天王洪秀全大理石全身塑像,塑像高大、威嚴,手握寶劍,雄姿英發(fā),再現(xiàn)了當年洪秀全叱咤風云的英雄形象。 金田起義歷史陳列館 建于1980年,位于練兵場南角,金田起義地址管理所西邊。館內陳列著天王洪秀全發(fā)布的詔令,太平軍使用過的大刀、長矛、旗幟等,以大量的實物和史料,生動地再現(xiàn)了金田起義發(fā)生的歷史背景,起義的準備、起義盛況及太平軍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和勝利進軍,是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的一個縮影。1981年春,參加太平天國金田起義130周年學術討論會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在參觀陳列館之后留下了不少墨寶,其中有外國友人柯文南(英)、小島晉治(日)、魏求恩(美)和國內史學界知名專家、學者胡繩、王慶成、郭毅生等人的題名錄。陳列館旁設休息室、服務部,前來參觀游覽的客人可以在此小憩,品嘗金田出產的香茶,選購旅游紀念品,還可攝影留念。
景區(qū)票價:
5元
貴港桂平市金田鎮(zhèn)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