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南河、洛汶里河和巴灑河三條河流的交會處形成了大城島,河水的沖刷使大城島四周環(huán)繞著肥沃的稻田。大城距離海洋不遠,是泰北交通要塞。
當你靠近這個古都的中心,眼前只有連片的紅褐色和黑色,紅褐色的是塔,黑色的是佛像。佛像絕大多數(shù)沒有頭,有時地上只剩下一只巨大的手,或者一顆被樹根包裹的佛頭,還有一些曲線非常優(yōu)美、但一時讓人無法明白是什么東西,是佛像身上的還是一個建筑結(jié)構(gòu)?
湄南河、洛汶里河和巴灑河三條河流爭先恐后的奔向泰國灣,在匯聚的途中把大城切割成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小島。并在十四至十八世紀被大城王朝用來作為抵御侵略的天然屏障。今天,新興的現(xiàn)代化城市正在島外周邊的土地上興起。
大城為泰國故都,公元1350年之后曾有33代君主在此建都,直到1767年被緬甸人洗劫。大城原名為梵文阿聳陀,或譯作“阿育他亞”,意為金湯城池或不可破滅之城。亦稱之為大城。1991年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無論島內(nèi)還是周邊,文物古跡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