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寺位于碧云峰。在碧云峰,有一片10畝左右的平坦幽谷,西面是氣勢磅礴的九子峰,古曾以此一峰而名全山。峰上東西排列五小峰,南北成行四小峰,恰似九子回環(huán)向背,團聚嬉戲;東南北三面峭壁環(huán)圍,峰巖迤邐屏立,如千丈城垣;城垣之中竹林蔥郁、古木遮空,清泉繞流,景色深幽,風光奇秀,宛然世外桃源。九子寺就坐落在這人間仙境之中。相傳金喬覺上九華,就是由此處登山的。碧云峰麓曾通徽商大道,金喬覺是否由此道而來,不得而知。
九子寺又稱廣化院、華嚴禪寺。初建于唐代,明代重建,后廢毀。光緒十五年住持僧悟垣重建?,F(xiàn)有山門、大雄寶殿和數(shù)間僧房回廊。釋迦牟尼佛供奉于大雄寶殿中,迦葉尊者、阿難尊者供奉左右。今住持釋海誠。
山頂幽谷內(nèi),有一石雕古塔,圓形,**,高數(shù)尺。塔前還有石佛一尊、石獅一頭。據(jù)考古工作者初步鑒定為唐宋遺物。石獅總是成雙對稱的,此處石獅何以孑然一軀?于是,有人說它的同伴騰云駕霧,從垂云澗順流而下,又沿溪水上七布泉,往獅子峰去了,獅子峰上不是有狀如獅子的怪石嗎?這個傳說很美麗,很巧妙,富有浪漫色彩,也就不脛而走了。
九子寺鄰近有幽冥鐘樓,出禪寺向東北側(cè)下坡十余米,則可至月牙池。
鏈接:
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九子巖華嚴禪寺(原名“廣化院”。又名“九子寺”)。始建于唐,中興宋代。到宋太平天國到大中祥符年間(976-1008),廣化院規(guī)模宏大,為九華山被朝廷賜額的22座寺廟之一。寺西有九子峰,寺東有七布泉。此間,風景優(yōu)美,靈秀神奇,山光水色,寺院風情,獨具特色,享有”東南第一小山國“的美譽。
公元719年,古新羅國(今韓國)王子金喬覺24歲削發(fā)出家(法名地藏),并渡海來華夏(即中國),首先來到九華山九子巖,愛山水之靈秀,卓錫數(shù)年,后遷東巖,創(chuàng)建九華山化城寺。地藏成道,而九子巖是地藏最早發(fā)祥之地。故“九子巖”又有“小蓮花佛國”之稱。</p>
歷史滄桑巨變,查閱舊《山志》,明代神宗(萬歷年間)撥款重建,清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清光緒15年(1889)住持僧悟恒募化重建,文革中又被破壞殆盡。改革開放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實,1983年,住持海誠,經(jīng)歷18年千辛萬苦,從荒草荊棘中開辟成現(xiàn)今規(guī)模的寺院。因近代高僧月霞,虛云于清末至民國初年,數(shù)次來九華山,在九子巖、翠峰先后創(chuàng)建佛學院,以宏闡賢首(華嚴)宗著稱,今寺更名“華嚴禪寺”。但目前其規(guī)模甚小,難與宋代的“廣化院”相比,為此,海誠法師于2000年4月4日發(fā)大誓愿,使九子巖——小蓮花佛國,厚今簿古今勝昔。奈工程浩大,實非獨力能成故,敬募十方檀波,海內(nèi)外大德信士,咸發(fā)菩提之心,培植福田,慷慨樂助,共襄勝舉,圓滿功德,均能蒙菩薩加被,盡享菩提之果。
景區(qū)票價:
150元(套票)
安徽池州市九華山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