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溪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地名,其地理概念,現泛指夷陵路與西陵二路交會處。它位于西陵街道辦事處轄區(qū)東部。
石板溪因原有一條徑流小溪河而得名。溪水沿東山而下,經石板溪流入三江。石板溪于1969年因興建長江第一壩——葛洲壩而被填塞。雖然說沒有了溪水,但它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據地質學家推斷,大約在一萬二千年以前,石板溪是古長江的三江河床。昔日的滔滔江水奔騰不息的曾從這里注入東海。古老的三江河床,慢慢變成了若干個大小不等的湖塘。我國地處北半球,因地球自轉諸多因素,長江宜昌段大江、二江和三江逐漸西移,最終形成了目前鎮(zhèn)江閣與西壩的三江河道現狀。
古宜昌湖泊居多,有東湖、樵湖、南湖、小南湖、范家湖等。石板溪在東湖居中。每年春天一陣春雷之后,石板溪地帶的雨量增多,東湖水位上漲。坡地栽種旱作物,水中養(yǎng)魚蝦、植蓮藕、蘆、荻、茅、蒲、荸薺等作物。東湖風景優(yōu)美,曾為古宜昌八景之一。
石板溪歷史上是古宜昌的重要交通要道。歐陽修等常府出東門,游石板溪沿綠蘿路至東山寺。登高望遠,飲酒吟詩。由于石板溪鄰近宜昌州府,州縣命官和文人墨客常常從這里往返各地。
景區(qū)票價:
免費
恩施市建始西陵街道辦事處轄區(qū)東部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