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坐落在洪澤湖南岸,淮河入湖處。位于江蘇盱眙縣城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地處淮河下游,明祖陵累遭水患。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泗州城被湖水淹沒時,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沒于湖水之中。本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保護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從湖水中隔出,沉沒湖中300余載的文物瑰寶重見天日,成為一處游覽勝地。
明祖陵,被稱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修建祖陵,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門、玉橋、廚庫、井亭、宰牲所、拜齋、宿直房、鋪舍、碑亭、儀從等,栽植柏樹萬株,神道全長250多米,兩側立望柱二對,石像十九對,并有祭田149頃,規(guī)模宏大,氣勢不凡。
現(xiàn)在,游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對龐大石刻,雄踞在長長的神道兩側,有關專家認為,這些石刻是明代陵墓石刻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于它們長期淹沒水底,較少損壞,石刻細部一如當年清晰、細膩。文臣四對,身著蟒袍,腰束玉帶,手叩胸前,溫文馴良;武官二對,頂胄貫甲,手按寶劍,雙目圓睜,威風凜凜。其余獅子、麒麟、角端、馬等均造型生動優(yōu)美,雕刻精細,線條流暢柔和。如麒麟身上的云紋、拂起的手發(fā)和披伏的鱗甲;獅子滿頭漩渦狀的卷毛、頸帶上迎風飄起的紅纓;石馬頸上絲絲可數(shù)的細鬃、身上依稀可辨的汗滴和馬鞍上的龍鳳花紋等,都是精美絕倫的石雕藝術精品。從石刻群往北,是欞星門遺址和正殿遺址。正殿遺址處有石礎子28個,可以想象正殿的宏大規(guī)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處稱玄宮,現(xiàn)在可見有磚砌拱頂建筑物三穴,正面有高2米、寬1.2米的石門三座,至今未開掘。明祖陵作為洪澤湖游覽區(q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它的獨特風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人。
景區(qū)票價:
位于江蘇盱眙縣城西
景區(q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