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作為中華民族最早開發(fā)的地方,早在距今7000—5000年的時候,千(河)渭(河)流域已有先民村落 700多個,市區(qū)成為部落活動的中心。位于市區(qū)金陵河西岸臺地上的北首嶺遺址,是我國黃河中上游原始社會仰韶文化遺存距今已有7100多年歷史,比西安半坡遺址早400多年。
北首嶺遺址分布著居住區(qū)、墓葬區(qū)、窯場三部分,居住區(qū)中間有集體活動的廣場,形成了城市的雛形,凝結(jié)了規(guī)劃的意識。半地穴的房屋則反映了先民們由“穴居野處”向筑屋室居的歷史過渡,開啟了人類建設(shè)事業(yè)的先河。
東門在今曙光照像館附近,名曰:“迎恩”;西門在今制藥廠附近 ,名曰“未遠”;南門在今南關(guān)路立交橋北,名曰:“鮮阜”。城墻上有1200多個垛口。公元614年(隋大業(yè)十年),陳倉縣城遷入留谷城。公元 757年(唐至德二年),以陳倉山有“雞鳴之瑞”,改陳倉為寶雞。
歷代對寶雞舊城雖多次整修。但城市規(guī)模與布局基本未變。對舊城的位置與景色 ,舊志如下記載:“‘前渭水,后陵原,左金陵,右玉澗’,‘前后左右,面波千頃,目秀萬峰。’” 寶雞是中華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xiāng),也是周、秦王朝的發(fā)祥地。
境內(nèi)文化古跡甚多,省級以上文物景點62處。其中西周古銅器寶庫周原遺址和佛教圣地法門寺,被稱為世界文化奇觀。太白國家級森林公園亦成為中外游客觀光旅游的熱門景點
有用信息鏈接:陜西寶雞.眉縣.營頭鎮(zhèn)。